六十二載紅色基因賦能白鷺 新征程不忘初心以業興國
從1960年到2022年,從鳳泉區到經開區,公司憑借對行業的初心和使命的堅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伴隨著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歷程,一代代開拓進取,一代代奮發圖強,在百廢待興中艱難起步,在改革開放中快速發展,在轉型升級中提質增效。62年來,公司始終與黨同呼吸共命運、同成長共風雨,昂首闊步走出了一條有小到大、由大到強的發展道路,從四大粘膠企業之一穩步成長為行業的“脊梁”,從產品“單一”到產業鏈“齊全”,從勞動密集型到綠色制造和智能化、數字化引領,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白鷺踏上了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六十多年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一代代白鷺人的櫛風沐雨、奮力拼搏,更離不開公司紅色基因的引領,以業興國的擔當,在建設時期勇挑重擔,在改革開放大潮中銳意進取,在新時代征程中創造輝煌,在創新、實干中一步步繪就白鷺百年宏圖。
一、初心鑄就企業的脊梁
“樹高千尺因有根,江河萬里總有源。”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未來。1960年,在公司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始終和黨的脈搏緊密相連,沐浴在黨的光輝下,汲取紅色力量,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解放初期,人民缺衣少被,廣大人民迫切需要紡織品。時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的錢之光在中共八大會議上的報告中特別提出,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除繼續建設新的棉紡織廠外,還應該適當增加毛、麻、絲等紡織工業的比重。1960年9月,河南新鄉人造纖維廠孕育而生。同年11月,中共新鄉化纖廠委員會成立。
黨組織的成立增加了凝聚力和戰斗力。受國家經濟極度困難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項目幾經浮沉甚至下馬。正是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在1964年成功試生產,年生產能力長絲2000噸、短纖維3400噸,讓外國專家的質疑聲戛然而止。
公司黨委緊緊圍繞黨中央在不同時期的任務進行黨的思想建設,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幫助黨員提高執行黨的決議的自覺性,幫助黨員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黨組織在受到一定干擾和破壞時,仍能夠在狠抓革命、批林批孔等運動中與反革命集團周旋,堅持生產優質產品,保證國家建設需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全面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白鷺抓住這一發展機遇乘勢而上,1978年到1982年期間,公司黨委開展了“創先爭優”活動,充分發揮了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公司在產量、質量、消耗、利潤等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多次刷新了歷史記錄。
在黨旗的引領下,企業的凝聚力更加牢固,戰斗力更加堅強,創新力更加突出,為在市場經濟浪潮中,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改革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內生動力,為白鷺成為行業龍頭提供了強大的政治支撐。
二、把黨建融入工作全局,堅守政治方向
進入新時代,公司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用高質量的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始終把黨建工作當做不可替代的生產力,堅持把黨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堅持把好思想教育關,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路線方針,主題活動接連不斷;“學習強國”“復興一號”等APP使學習更加多樣化、智能化、便捷化;“主任課堂”已成為加強黨員教育、提升能力素質的有效途徑,實現了政治理論、企業文化、業務技能、技術研發及安全教育五個方面的全覆蓋。領導班子是公司資源管理的核心,堅持“五學”聯動,確保班子成員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確保發展不走岔路、不走錯路、不走彎路。
邵長金同志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又是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是企業的掌舵人,他每年參加兩會歸來,都要為班子成員、支部書記、企業骨干宣講全國“兩會”精神,解析熱點,為黨員、管理人員補足精神之“鈣”,堅定了全體員工的理想信念和跟黨走的信心決心。
在建黨100周年和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過程中,公司黨員學習熱情高潮迭起。公司黨委抽調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組成宣講團把黨課搬進車間,搬到生產一線,把貫徹各項學習落實到生產線上,以“四史”教育、“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廉政建設、中國精神和企業發展為主線進行宣講,真正做到上黨課“一個都不能少”,順利解決了工學矛盾,同時激活黨員們的“紅色細胞”,達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目的。
公司黨委突出“政治引領”,貫徹“第一議題”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黨建進公司章程要求,強化黨委領導作用,扎實推進“入章程”“一肩挑”“前置研究”工作,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協同聯動。強化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黨委委員和基層支部書記履行“一崗雙責”的黨建工作責任制,推動企業全面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
公司黨委堅持黨建工作會議制度和基層黨組織考核制度,每月召開黨建工作會議,對黨建工作進行總結和安排;每季度對基層黨組織開展考核評比,評出季度紅旗黨組織,宣傳推廣好的經驗,對工作不到位的支部提出整改意見。使公司黨建工作做到了遠有目標、近有安排,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多渠道、多層次的嚴密組織體系,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較好彰顯。
三、抓好主題教育,堅守初心使命
公司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認真組織開展系列學習教育。從黨的十八大以后,先后組織了黨的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在一系列黨的教育活動中,公司黨委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要求上,堅持以全面從嚴治黨、切實提高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為工作主線,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持續推進。
特別是在去年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中,公司黨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上的講話要求,圍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深入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突出白鷺特色、傳承紅色基因的系列活動,辦好專題講座,邀請省市黨校專家教授到公司為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進行《意識形態工作的挑戰與應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與寶貴經驗》等專題講座。舉辦了黨史知識競賽、綠色健身走、唱支紅歌獻給黨、邀請50年以上黨齡的老黨員代表“回家看看”,頒發“光榮在黨五十年”紀念章、下撥專項經費分別到延安、西柏坡、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等沉浸式學習,還分批次組織黨員觀看了《1921》《懸崖之上》等紅色電影,還開展了曬一曬筆記心得,繪一本畫說黨史等活動。公司領導班子和各基層黨組織按照要求,召開了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黨委委員到所在支部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了會議。
公司黨委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載體,為有子女參加高考的員工放假陪考、開展黨員義工服務、環境整治活動、為困難職工獻愛心、高溫慰問送清涼、為封丘縣前九甲村九甲小學贈送衣物,馳援衛輝莊嚴村、參與“99公益日”見義勇為捐款活動,募集資金10萬余元。為職工發放建黨100周年3000元專屬大紅包等,以黨組織和黨員力量為職工解決實際困難,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助推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四、強化組織力量,為發展提供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公司從建廠初期的200余人,到現在的8000余名員工;從最初的幾十名黨員,到現在的一千多名黨員。歷屆黨委班子始終帶著初心、堅守本心,始終堅持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建設到哪里,黨旗就插在哪里。目前5個黨總支、36個黨支部、145個黨小組,實現了黨組織的“有形覆蓋”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做到“每一個黨員都是一面旗幟”,帶動和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員工。
公司黨委把黨管干部原則同發揮市場機制選人用人結合起來,嚴格落實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20字標準,健全企業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推進落實人才強企戰略,不斷從高校引進素質優、眼界寬、能力強的優秀人才,為企業發展引入“源頭活水”。采取舉辦青年專業人才成才培訓班、高級藍領培訓班、新型學徒制培訓等多種形式,循序漸進跟蹤培養,使優秀青年能夠快速成長,在白鷺大舞臺上盡展其才。
在黨員隊伍建設上嚴把黨員入口關,認真抓好培養、教育、考察、發展四個環節,把好考察、入黨、轉正“三關”,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把骨干發展成黨員,輸送到重要崗位,使黨員成為最優秀的人才資源。
公司黨委委員按照責任分工到各黨支部與員工面對面交流,黨支部書記開展談心談話,及時把職工的不良情緒解決在萌芽狀態,確保每個員工都能心無旁騖,輕裝上陣,真正把支部建在職工心上,讓黨旗飄在職工心中。
公司黨委堅決握牢意識形態主動權,把宣傳思想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引領力。把理論武裝作為思想工作的核心任務,把企業宣傳、品牌文化建設作為思想工作的重要抓手,把白鷺精神和白鷺文化在企業落地生根、發揚光大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有效載體。
五、建強黨員隊伍 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黨員,是先鋒、是模范、是旗幟。為樹立先進典型,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公司黨委每年開展先進基層黨組織、模范黨員責任區、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評選表彰、爭創黨員示范崗、“戴黨徽、亮身份”等活動,在公司上下營造出“比、學、趕、幫、超”的氛圍,使先進典型的輻射帶動作用逐漸增強。但凡企業有大的項目建設、技術攻關等生產經營任務時,黨員干部都能夠奮勇爭先、攻堅克難,哪里活最重,哪里最危險,哪里最關鍵,哪里最難啃……那里,就是他們的陣地,那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穩定生產,各車間黨員、骨干隨時響應,不少員工吃住在宿舍,甚至被褥隨車,車內休息,全力保證了公司的生產穩定。公司還緊抓省重點項目復工的機遇,升級施工方案,參建部門相互配合、全力以赴,交叉立體式作業,保證了省重點項目年產2萬噸生物質纖維項目如期開車。同年5月,防護口罩用的氨綸市場告急,公司總經理助理朱勝濤帶領黨員干部80余人組成生產突擊隊,連夜投入到生產工藝攻關改造中,僅用5天將公司口罩帶氨綸生產能力提升到日產240余噸,為防疫物資的市場供應提供了保障。經營系統的黨員骨干帶頭,利用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的全球資源“朋友圈”,聯系上下游客戶,上保原料、下保訂單,內部協調趕工期,馳援合作伙伴,為共度寒冬,釋放白鷺溫度。
2021年的“7•21”洪災,公司位于鳳泉區的廠區被洪水淹沒。面對險情,公司黨委立即成立防災搶險應急工作小組,黨員領導干部身先士卒、沖鋒在前,不分晝夜、迎難而上,組織廠區職工和生活區8000多名居民安全撤離,并妥善安置,受到了職工及家屬的一致贊譽。在復產自救過程中,公司領導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堅守一線,當好職工的主心骨;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以身作則、沖鋒在前,帶領全體員工踐行“團結、奉獻、創新、擔當”的白鷺精神,僅用40多天恢復了生產,證明了白鷺速度。
62年一路走來,公司聽黨話、跟黨走,發揮黨建培育人、凝人心、聚合力的獨特優勢,注重黨員在科研創新一線、項目建設一線、生產經營一線,處處展現了“黨姓黨形”,基層黨支部都變成了一個個堅強的戰斗堡壘,各項工作在黨支部的帶動下突飛猛進,企業黨建工作生機勃勃,生產經營各項工作如火如荼,創造了一段段白鷺傳奇。
公司纖維年生產能力由建廠初期的5400噸,發展到25萬噸,成為再生纖維素長絲產能全球領先,氨綸單產全國第一的企業,成功入選首批新鄉市產業研究院牽頭單位,使公司纖維研發能力進一步加強。產品遠銷德國、日本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市場份額超過40%。還相繼研發出有色纖維、竹纖維、抗菌纖維、驅螨纖維、蒿潔絲和幻彩絲等功能化、差異化纖維,為經濟“雙循環”增添了動力;與中科院、西南交大共同研發的兩項新型綠色紡絲項目卓有成效;河南省化纖行業首臺5G+AGV搬運機器人在公司成功應用。六十多年的創新發展使公司一次又一次走在了全國同行的前列,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展現了逆勢發展的韌勁和實力,正經歷著從建國之初的“母親行業”,到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再到強國建設的“支撐者”的角色變化。
當前,百年變局深度演進、疫情影響廣泛深遠,整個紡織行業面臨的內外環境空前復雜。應變局,開新局,最重要的就是要鞏固和強化黨的全面領導,明心定向。公司全體黨員、干部要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鏗鏘誓言,堅持以創新驅動智能制造為引領,圍繞“做強主業、延伸產業”的發展戰略,“一絲一線”謀發展,用黨建高質量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國紡織工業成為世界紡織科技的主要驅動者、全球時尚的重要引領者、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推進者,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